第133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下)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架

只见朱元璋猛的站了起来,目光卓卓的盯着朱雄英,语气激动的问道:“大孙儿,你终于长大了,原本咱还有些担心你有些妇人之仁,但是如今皇爷爷放心了!”

说完他还扫了眼凌汉,杨思义与刘三吾一眼,低声道:“咱知道,咱以后在史书上的名声不会太好,咱也不在乎,咱做的一切对的起自己的天地良心,咱还没老呢,用不上自己的孙子替咱背着骂名,就按吴王的意思办,有什么问题,咱背着。”

在朱元璋的强势干预下,云南的事情也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其余人也就这样在沉默中同意了。

随后,内阁又相继讨论了一些问题,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座的没有一个是普通人,所以彼此探讨,确实给朱元璋做决定提供了很多帮助。

所以几个人凑在一起谁也没有在乎时间,最后朴公公干脆就将一些小吃,放在几人的周围,只要饿了,就随手拿起一块。

就这样,太阳很快就已经落山了,太极宫内的灯盏换了两次之后,众人才回过神来。

朱元璋看了眼外面的天色,不由得感叹了一声:“时间过的真快啊,今天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商议一下,这件事商定之后,大家就都回去休息吧。”

听见是最后一件事了,众人不由得都伸了个懒腰,提起精神,竖起了耳朵。

朱元璋不急不躁的低声道:“凌爱卿,杨爱卿,自从洪武十八年以后,国子监就开始进行了封闭式的管理,除了进入国子监的学子外,几乎没有人知道国子监现在到底要做什么,今日就让刘爱卿给你们看看,这几年国子监的学子都在干什么。”

说完,便笑意盈盈的看向刘三吾,刘老夫子也没有卖关子,神秘一笑,随后拍了拍手,几个太监便将国子监内的教材都搬了出来。

朱标与朱雄英都是知道新学内容的人,所以都很淡定,但是凌汉与杨思义可就不一样了,刚开始翻看的时候,两人还看的云里雾里,但是很快,他们两个就反应过来了,这些都是一门新的学术流派的教材。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不简单。

这几本教材其实很简单易懂,虽然没有看完但是却已经看懂了大概,就是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人不再信奉神佛,而是相信所谓的科学。

这可与儒家文化背道相驰啊,儒家文化中讲究皇权天授,认为皇帝是天选之人,所以才称天子,如今百姓之所以如此敬畏皇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触怒皇上就会引发天谴,但是这门新的流派却在宣杨人人平等?可以预想到一旦这门学术流派问世会对儒家文化造成多大的冲击。

凌汉合上了手中的教材,不解的向刘三吾问道:“刘大人,这是您和国子监的学子这五年来研发的新的学术流派?”

刘三吾笑着摇了摇头,有些得意的道:“非也,这门学术流派被命名为科学,是吴王殿下主编,国子监诸位教习辅助,在洪武十八年就已经编撰完成,这五年来,国子监之所以封闭管理,就是为了不让这门学术流派泄露出去,目前国子监内有将近四千名学子,都已经专研科学有一段时间了。”

坏了,事情大条了,虽然这门科学阐述了很多这个世界的真理,但是一旦与儒家思想发生对撞,都会被撞的头破血流,如今国子监内的这四千学子可都是整个大明最顶尖的人才,而且如今大明的科考还是以儒学为主,如果这四千名学子都转头学习科学,那就等于断了科举之路,大明的人才可能就要断层了啊。

杨思义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的忧虑:“陛下,这门科学虽好,但终究不是我大明科考的正途,让大明这么多资质上佳的学子学习一门无关科举的学科,这对大明学子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浪费啊。”

朱元璋则轻笑一声,淡淡的问道:“如果我大明的科举,从儒家学派转为新学呢?”

这句轻飘飘的话落在凌汉与杨思义的耳朵中却重如泰山。

怪不得国子监内这么多学子会废寝忘食的研读新学。

怪不得这么多年将国子监围的水泄不通,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

原来皇帝与吴王联手下了这么大一局棋。

如今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儒家文化的弟子,有的人读了一辈子儒家经典,就是为了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宣布科举不再以儒家典籍为主,而是开始推行新学,那恐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彻底疯狂。

一时之间,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见到两人的沉默,朱雄英不由得上前开口道:“二位都是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之后,才入朝为官,有些话我也实打实的问二位,儒家的四书五经有教过什么是为官之道吗?所谓的程朱理学有提过如何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好吗?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儒家文化已经腐朽,这是不争的事实,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其糟粕,还不如另立新学,这件事情现在告诉您二位,也是因为您二人门生故旧满天下,如果能得您二位的帮助,新学的推进才会更加顺利。”

杨思义颤颤巍巍的起身,轻声问道:“殿下,这几本教材是您主编?”

朱雄英正色的回道:“正是。”

杨思义不理解的问道:“这教材老臣刚才粗略的翻了一圈,涉及到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您怎么会知道如此多的知识?”

见杨思义问起,朱雄英也有些汗颜,他总不能说是自己是穿越过来的,这些教材都是他学过的吧?

所以他只能鬼扯道:“杨大人,说来您可能不信,本王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八岁的时候曾经从马上跌下来过,那时太医诊断后都觉得本王已经无药可医,但是在昏迷的那段时间,一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神仙进入到我的梦中,教会了我这一身的本事,所以才有如今的新学。”

朱雄英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一通鬼扯,竟然让在场的众人都深信不疑。

杨思义激动的胡子都跟着颤抖了起来,对着朱雄英就跪了下去,嘴里念叨着:“仙人传道,幸哉大明啊!”

朱雄英吓了一跳,赶忙一把扶住杨思义,劝阻道:“哎,杨大人,您这是干嘛?本王是真的受不起啊,您先起来!”

这边杨思义还没站起来,那边凌汉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嘴里同样念叨着:“神迹啊,神迹,我大明要出一个圣人了!”

朱雄英现在脑袋上的黑线都数不过来了,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他赶忙向自己的老师求助,但是刘三吾却好整以暇的端坐在椅子上,洋洋自得的表示自己的学生就是天生圣人,受他们一礼是应该的。

就连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都犯起了嘀咕,这小子之前一直平平无奇,确实是从落马昏迷之后,这才一鸣惊人,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让人震惊,而且每一件都做成了,难道真的有仙人入梦传道?

看着自己的皇爷爷都用狐疑的眼神看着自己,朱雄英这才发现这种神话般的桥段对古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有自己的老爹朱标,帮着扶起了凌汉,还对自己翻了个白眼,仿佛是在说:“编,你小子继续编,看你怎么收场?”

在两位老臣重新落座后,朱雄英这才开口问道:“二位大人,不知道对推广新学之事如何看待?”

这时二位老大人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眼睛里面看向吴王都是小星星,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这让朱雄英感到了深深地无奈,原先准备好的一套说辞根本就没用上,早知道这么简单,就不用准备这么多了……

朱元璋见天色已晚,明日还要上朝,便要朱标送三位大人出宫。

将朱雄英留了下来,好奇的问道:“大孙儿啊,你说的仙人入梦传道,是真的吗?”

朱雄英:“……”

第二日早朝,几位内阁成员站在群臣的最前面,每个人都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有了内阁之后,朱元璋的工作量确实大大的降低,虽然还有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圣裁,但是绝大部分的奏折内阁就可以直接批复。

所以时间多了,就开始琢磨起所有老人都着急的事情。

本来吴王大婚还足足有四个多月,但是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提前到了两个月,这下整个礼部顿时手忙脚乱了起来。

钱用壬刚刚被罢免,虽然朱雄英监管着礼部,但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什么都能做,就是那一堆的礼仪教条,他是真的背不下来。

&|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nbsp; 所以吴王的婚礼,大部分都是由两个侍郎负责,好在现在朱雄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所以无人敢怠慢。

下了朝之后,礼部衙门,朱雄英正百无聊赖的翻着礼部官员的名单。

既然皇爷爷把大婚的期限提前了,那自己也得抓紧了。

sdldwx/xs/79491256/19191787.html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架

本站推荐
北齐怪谈
无敌升级王
寒门状元
花豹突击队
明廷
浴血逃兵
我要做门阀
帝国猛将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