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彻底躺平的张典吏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架

如果不是因为明末战乱,以及清廷的闭关锁国和上千起‘文字狱’,估计华夏会成为蓝星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华夏也不会出现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了。

而清廷同样是少数族裔统治多数族裔,所以他们采取的政策和蒙元差不多。

不过因为清廷吸取了蒙元在短短九十年就被推翻的教训,一方面将汉族地主阶级和文人集团也纳入了统治阶级,相当于是分给他们一杯羹,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屠刀的方式将汉族的进步思想全部扼杀。

华夏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文字狱在清朝时期大规模爆发,文字狱的次数竟然多达数百次,光是‘千古一帝’、‘作诗狂人’、‘盖章狂魔’乾隆帝统治的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爆发了一百多次文字狱,涉及了数十万人。

而清廷就是将扭曲版本的程朱理学推广全国,成为自己愚民政策中的一环。

所以来自欧洲的西方人在短短百余年间,对华夏人的评价就截然不同。

在明朝时期,来大明传教的传教士在日记之中对大明人的记载是:聪明、勤劳,为人谨慎、非常懂礼貌,所有的外国人都喜欢和明朝人交往。

总的来说,西方人眼中的明朝,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度。

但是短短百余年后,西方人又是怎么看待华夏民族呢?!

是麻木的,愚昧的,封闭的,自大的,可悲的。

当时的西方人将这一切归咎于鞑靼人(女真人)的统治。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造成百姓变得愚昧和麻木最大的始作俑者不是别的,正是程朱理学。

所以叶瑾想要让大明变得和自己记忆中的那个大明不一样,想要改变明末华夏民族的那场浩劫的话,他就必须在程朱理学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将其扼杀。

诚然,程朱理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和“它”的缺陷相比较的话,其积极意义显得十分的微不可闻。

既然是在两宋时期就应该被淘汰的渣渣,那就应该趁早被扫去垃圾堆吧。

想到这,叶瑾的战意更加盎然了。

仿佛整个人在这一瞬间都变成了身披铠甲的战士,即将与灭世魔王进行战斗。

来吧!!!

战吧!!!

公事房内。

张典吏早早就来到了衙门。

给自己泡了一杯茶,然后又从书桌上拿起~了一张报纸。

嗯!

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张典吏今年也才四十来岁,但是他现在的表现,就跟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头子没有什么区别。

每天上班就是喝喝茶,看看报。

不就是20世纪90年代末那些快退休的老头子吗!?。

完全不像一个正在壮年的官员。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他摊上了一个十分强势的正印官呢。关键是,自己的理念和这个正印官正好相反呢。

张典吏虽然是正九品的官员,但是作为一个佐贰官,他的政治前程最多也就是担任一县的县丞了。

而他现在也已经四十来岁,甚至连担任县丞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张典吏现在当官最大的念想就是捞钱,享受,女人。

什么权势什么为国为民,统统都是一个屁。

国家强盛了和我有半毛钱关系!?

只有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和香喷喷的女人才是真实的,其他都是虚头巴脑的。

就是因为基于这个理念,所以张典吏自从来上元县上任之后,就和当地的大户勾结在一起了。

再加上他负责的是一县的刑名,就相当于公检法,妥妥的实权部门,完全可以让张典吏吃了原告吃被告。不过因为当今圣上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十分痛恨,只要被他发现有贪污腐化的现象,统统杀无赦。

以至于上元县的前几任县令,几乎全都被剥皮室草,死相十分凄惨。

所以张典吏就不敢做的太过分了,只敢小心翼翼贪一些小银子。

但是当叶瑾担任上元县县令之后,张典吏的好日子就彻底没有了。

不但自己的心腹手下全都被叶瑾一锅端了,甚至连那些为非作歹的大户也统统被斩杀殆尽。

要不然张典吏平日里行事比较小心,估计他现在也已经被叶瑾给那啥了。

但是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叶瑾虽然暂时没有动张典吏,但是却断了他的财路。

摊上了这么一个上官,张典吏本来也想过挣扎的。

前段时间与那些勋贵的管家和旁支谋划,企图勾起勋贵们与叶瑾的矛盾,借勋贵之手除掉叶瑾。

但是谁知道叶瑾的战斗力那么强悍,居然打得那些勋贵们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

所以张典吏现在已经彻底认命了。

惹不起惹不起。

对方可是连勋贵和王爷的管事都敢杀的主,连锦衣卫指挥使都被他逼得自断一臂,甚至贵为侯爵都因为被满门抄斩,这样的人是自己惹得起的?!

如果自己还想要保住自己这条小命,那就不要再在背后里搞事情了。

彻底躺平不香吗?!

反正这几年赚的钱也足够自己挥霍几年了。

大不了。

改天去吏部使一些银子,找一些关系把自己调离上元县不就行了?!

去哪儿捞不是捞?!

非要把自己的脑袋给搞没有了?!

所以张典吏通过上一次那件事之后,彻底躺平了。

只要叶瑾不找他的麻烦,他没有就在公事房里喝喝茶,看看报,过一天算一天。

但是今天他刚刚打开报纸,正要喝茶看报的时候,一阵激烈的击鼓声突然传进了公事房。

张典吏被吓了一跳,抬头就朝公事房门口看去。

一脸疑惑道,“这又是谁敲响了鸣冤鼓了?!”

今天并不是放告的日子,而且现在还没有到应卯的时候,所以整个衙门里静悄悄的。

这也导致鸣冤鼓的声音特别的突兀。

张典吏的公事房在头上一间,侧窗正对着仪门,所以他抬头看向门口,就看到几个差役正慌忙跑出去查看究竟。

不一会儿,这些差役又匆匆跑进去,进了旁边另一间的公事房。

按道理,如果有人敲响鸣冤鼓,差役应该第一时间来向张典吏汇报。

因为他是负责一县的全部刑名案件,现在有人击鼓鸣冤,怎么可能不经过他!?

不过这些差役已经把他当成了一个透明人,直接进了另一间公事房进行禀报。

因为这间公事房的主人,正是县尊老爷前段时间聘请的和尚师爷。

而且县尊老爷已经放出话了,县里一般的庶务都可以由这个和尚师爷做主。

换句话说,这个和尚的权力比张典吏这个九品官还要大。

张典吏早就习惯了。

看到旁边公事房的那个和尚匆匆出了门,朝着后院走去之后,又将自己的脑袋埋进了报纸里。

没过多久,一个书吏进了他的公事房,小声说道,“三老爷,刚刚有人敲响了鸣冤鼓了。”

张典吏的脑袋都没有抬起来,没好气道,“老爷我的耳朵又没有聋,我会听不到吗!?”

“但是今天又不是放告的日子,为何会有人击鼓鸣冤啊?!而且刚才道衍大师急匆匆的去了后院,看来应该不是一件小事。”书吏又小声道。

“这有什么,事出突然呗。”张典吏浑不在意道:“再说国朝制度,有人击鼓必须即刻升堂,不得有误,所以道衍和尚着急也在情理之中。”

说|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着张典吏抬起头,看着这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书吏说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装的神神秘秘的…”

“是。”书吏点头哈腰,这才继续说道,“小的虽然不知道击鼓鸣冤到底是为了什么事,但是却知道击鼓鸣冤的是一些什么人,所以一定不是什么小事。”

张典吏闻言,顿时来了兴致。

放下手里的报纸,催促道,“说说看,到底是何人击鼓?”

“是一群国子监的监生相公们。”

“啊…”张典吏大吃一惊,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张典吏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千载难逢的,能够整垮叶瑾的机会。

国子监监生是什么?!

是后备官员,只要能够顺利从国子监结业,就可以入朝为官。

更是一个势力庞大的利益集团——士林阶级。

在古代,能读书举业(考科举)的可都不是一般人,至少是小康之家才有能力培养一个读书人。

因为读书举业是很耗费钱粮的。

不但要养一个吃白食的读书人,这个读书人还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妥妥的吃白饭。

而且还要让他进入私塾或者学院读书,光是束倚都是一大笔费“一五三”用。。

培养读书人的花费还不止这些,比如说笔墨纸砚也需要一大笔钱,比如说结交朋友也需要一大笔钱,比如说四处游学也需要一大笔钱。

而且想要获得考试的资格,甚至还需要有功名的人保举才行。

人家给你保举,难道是免费的吗?!

这不也得花钱?!

所以虽然科举考试是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制度之一,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和统治,但是其实也只是把寒门地主阶级纳入统治阶级之中而已,真正的底层百姓依然没办法实现阶级的跃升。

sdldwx/xs/41761148/19191693.html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架

本站推荐
北齐怪谈
无敌升级王
寒门状元
花豹突击队
明廷
浴血逃兵
我要做门阀
帝国猛将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