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上) 为学业婉拒豪门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架

天子宁有种耶,名强马壮为之耳。这句安重荣的话可是被太祖亲身实践了。

一时间,曾布也找不出什么话来说了,而章惇则立刻跳了出来,顺着赵俣的话往下说,越说越是直击历代赵家天子的心病。

向太后顿时陷入了两难境地,虽说心底偏向赵佶一些,但是赵俣似乎更加适合做一个规规矩矩的皇帝。

章惇滔滔不绝地一气说完,立刻对皇太后道,“太后,臣以为莘王当立!”

向太后一时间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回答盛气凌人的章惇。

崇政殿里的气氛似乎在此刻到了临界点,要是章惇再说话,向太后势必要开口应允了。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崇政殿门口响起了一阵喧闹,而陷入纠结的向太后顿时松了一口气,似乎找到了缓解的当口,立刻呵道,“何人敢在宫中喧哗!”

向太后一呵,章惇气势全消,不由得恼怒地看向了殿门外。

好一阵,几个内侍才押着一个哆哆嗦嗦的小黄门进了殿中,向太后还没开问,章惇就上前怒斥道,“目无体统!胆敢在此喧哗!”

向太后不悦地打断章惇道,“宰相且听他们说来。”

章惇这才一甩衣袖,愤愤退下。

“回太后,小的刚才看到这个小黄门在殿门口鬼鬼祟祟地鼓捣什么,就上前将其拿住,细问之下,他说,他捡了一个包袱。就在殿门口。小的怀疑他盗窃宫中之物,就要将他拿下。哪想他却鼓噪起来。”内侍小心翼翼地解释了一番。

向太后本想挥手让几人下去,待大事完毕再行处理。不想忽然瞥见了小黄门手中拿的包袱,便问道,“你手中所持何物?”

小黄门颤抖着将包袱捧在手里道,“小小的也不知道,这是在殿门口捡着的,小的本想上交,哪想就被他瞧见,无赖小的。”

“胡说!本就是你鬼鬼祟祟地,定然没有什么好事!”

两人随即在崇政殿里争吵起来。

向太后眉头一皱。呵斥道,“统统住嘴!如此吵闹成何体统!你们可知此乃何地!简直放肆!来人!将他二人押下去!”

“太后!小的冤枉啊!冤枉啊!”小黄门“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手里的包袱也咕噜落到了地上。

“押下去!”向太后不想再听二人吵闹,袖手一挥道。

曾布眼尖目锐,一眼就看到了包袱里似乎滚出来什么东西,趁着混乱上前将其拾起,拿在手中一看,立刻吓了个百骸俱散,瞬间又似乎明白过来什么。立刻大声喊道,“启禀太后!”

曾布震天一声喊,殿中众人纷纷停下,都朝着他看去。

“启禀太后!这包袱”

“包袱有何异样?枢密直说便是!”向太后不满曾布扭扭捏捏。

“臣不敢望断。还请太后定夺!”曾布知道这是决定乾坤的一局,是故处处走得小心谨慎,不敢大意。

“拿上来!”向太后对身边的内侍道。内侍很快讲曾布手里的包袱捧给了向太后。

向氏将包袱放在龙案上,一层一层地掀开。最后一层布打开之后,出现在向氏眼前的东西。让她惊愤莫名。

片刻的惊怒之后,仔细地看了几遍包袱里的东西,好半响说不出一个字来。

而殿中的诸人隔着帘子看不清太后的表情,又将其半晌没有开口,没有一个人敢出言询问,都揣着一颗忐忑的心等待着。

尤其是章惇和赵俣两人都觉得这一出来得太过巧合,偏偏就在这个当口发生。

“啪!”

好一会没有一点动静的珠帘后忽然传来一声拍案响声,紧接着便是向太后怒气冲冲的呵斥,“来人!将两人押下去!交由宗正寺审问!”

“是!”上殿侍卫立刻将内侍和小黄门拖了下去。

众人一片惊愕,小黄门和内侍连呼冤枉被拉拽了下殿去。

章惇见此大松了一口气,而曾布却是惊疑重重,没有料到向太后怎么回不做任何处置和说明。

章惇见机不可失,立刻上前道,“太后!臣仍以为莘王当立!”

若说是这场闹剧发生之前,曾布确实失了先机,无话可说,但是已经被他发现了这个皇室秘密,就不能坐视机会溜掉。

曾布刚想上前说话,忽听向太后冷言道,“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是故哀家以为,端王当立。”

“太后!”章惇不明白怎么向太后忽然就如此坚定了,正要想挽回局势,却又听向氏道,“宰相不必多言!哀家意已决!”

“太后圣明!”曾布一见峰回路转,立刻就站了出来。

许将和李清臣亦是跟着曾布出列,纷纷表态道,“太后圣明!”

面对如此局势,章惇即便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得承认这个事实了,虽然他永远不可能知道那个忽然出现的包袱里究竟是什么东西了。

尘埃落定,端王赵佶被留在宫中,在大行皇帝灵柩前继位,依旧以元符为年号。 历史因为王诩的出现,出现了些许的弯曲,又重新回到了它应有的轨道上来。

消息传到王诩府上,王诩仰天长笑,压抑担心多年的事终于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要轻松高兴,赵佶的继位,意味着不仅他将来必将平步青云,更意味着他规划的北宋改革有了最有力的保障。

这一天,王诩在家摆满了酒,请来了所有能请的人,一直喝到了失去知觉,不省人事。

数天之后,赵煦获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将归葬于永泰陵。而力主立莘王赵俣的宰相章惇接手了这项任务。

另一方面,赵佶继位之后。向太后立刻要求莘王赵俣等人迁居应天府,即刻出京。不得怠慢。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风云,正当王诩准备在京城大展拳脚之时,没有料想到的事悄然而至。

这些天王诩天天出入皇宫,均是和赵佶谈论天下之事,虽有时候赵佶玩性大起,想要出宫蹴鞠打球,但均被王诩劝阻,此乃非常时期,在朝政不稳。自己还没有获得大权的情况下,不能让赵佶太过任性。

好在如今的赵佶对王诩是言听计从,也压住了性子听了王诩的话,屡次放话要立刻给王诩升官,也被王诩劝阻了。

如今朝堂局势不稳,赵佶刚刚登基,不能操之过急,一步步地往上走,要得到赵佶的认可同时。还要得到官僚和百姓的认可,这才是王诩想要的。

王诩从皇宫出来,刚回到家中,就接到了江南的来信。

这封信虽是出自苏槿儿之手。但是说的却是石勇从大理带回来的消息,王诩看完了信的前半部分,俱都是极好的消息。这让王诩喜出望外,有江南一方的支持。事半功倍。但是信的后半部分,却是让王诩顿时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地。

信中后半部分乃是高丽方面的消息。王昱虽然身处江南,但是时时刻刻地关注着高丽的消息,信中说,其叔鸡鸣君已经得到了辽国的册封,正准备遣使入宋,请求册封。

王诩放下信笺,心中忐忑不已,他知道王昱的焦虑,亦知道古人讲求名正言顺,一旦鸡鸣君获得了宋朝的册封,那么王昱就在没有任何复位的可能了,而高丽的百姓也会接受被册封的鸡鸣君为国主。

绝不能失去高丽这颗重要的棋子!王诩重重地将手拍在信笺上。

但是眼下又该怎么办?王诩思忖良久,都没有想出一个办法来。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西北的奏札却在此时被送进了枢密院。

曾布这些天心情极为愉悦,他甚至能想得到在不久的将来,自己骑着高头大门穿过宣德门的景象。

曾布悠然地品着茶,这几天嘴角都挂着向上的弧度,极为舒坦。

“枢密,这是西北来的奏札。”胥吏将刚送来的奏札呈递进来,放到了曾布的案头。

曾布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却没有看一眼,直到胥吏离开,一杯清茶饮尽,这才信手拿起了奏札,随意地翻看一看,忽然一个打了一个激灵。

顿时悠哉的心情一扫而尽,仔细地将奏札看了个遍,好半天才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札子,心情忐忑不安。

王诩怎么会私请吕惠卿出兵,我三番五次告诫他,他为何还要执意让功于吕惠卿。曾布想不明白,只是一时间,觉得王诩背叛了自己,甚至更有援引吕惠卿入朝,抗衡自己的臆测。

不行!王诩颇得圣宠,若再让吕氏凭借战功入朝,我哪里还有半点希望染指宰相之位。曾布越想越是这个理,眼神越发变得锐利。

直到手中的札子捏变形,这才狠声道,“王诩,你对我不仁,可不能怪我对你不义!”

翌日上朝,枢密院的手札就摆上了赵佶的御案上,由于向太后依旧临朝听政,所以赵佶手里的权力其实并不大,事事依旧要看着向太后的脸色。

向太后本就是偏向旧党之人,对于开边政策极为不满和反感,如今收到了这封手札,奏的又是开边的积极参与者王诩,她自然是没有什么好的脸色。

“曾卿家,你为西府之首,对此有何看法?”向太后对曾布问道,由于章惇被派去督建皇陵,所以如今的朝堂上曾布的分量自然大大地提高了。

曾布出列道,“回太后,臣已着人调查,此札所奏之事句句属实,王诩确实有暗结吕氏,擅自调兵之事。”

由于近日非是大朝,所以只有几个宰执在场,许将和李清臣一听,就觉得不对劲,他二人一向是希望能拉拢王诩的,同时亦是不希望曾布或是章惇在朝中做大。

于是许将出列道,“太后,王诩在西北所做之事有目共睹。功绩也是累累,颇得先帝信任。更是因边功升迁入京。是故。其中原委还望太后细查。”

向太后自然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如今赵佶登基。决不能走绍圣元符的老路,对王诩的印象就低了三分,“许卿家说得也不无道理,可若王诩没有如此行为,为何会被人上札弹劾?”

曾布何等聪明,立刻就明白了向太后的意思,接口道,“无凭无据,自然不会胡言。我已得到了王诩写给吕惠卿的信。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毫无疑点。”

曾布说着,就将王诩写的信呈递给了向太后,向太后草草地看了几眼,又着人递给了赵佶。

一直坐在太后身边的赵佶当然是听得明白曾布和向太后是什么意思,几次都想开口说话,但是总是插不上嘴,而且最重要的是,心里牢记着王诩的叮嘱。谨言慎行。

接过向太后递过来的信,赵佶一眼就认出那是他师父的笔记,当真是没错的,那种笔力不是什么人都能模仿得出来的。看来曾布说的话是实话了。

向太后见赵佶看完,就问曾布道,“看来曾卿所言属实了。依曾卿所见,当如何处理此事。”

曾布等的就是这句话。“依臣所见,应将王诩外放为官。”

“不行!”赵佶忽然就脱口而出。丝毫没顾忌身边的向太后。

向太后有些不解地问赵佶道,“官家何出此言?”

赵佶虽觉得自己话出鲁莽,但是为了让师父留在身边,也顾不得许多了,“皇兄很是欣赏和赞扬王诩,而且王诩在西北屡有功绩,不能就这样抹杀掉了。”

向太后看了看赵佶,这个新任皇帝的话不听亦是不行的,随即转头问向其他人,“众卿家还有什么意见?”

李清臣此刻站了出来道,“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何况王诩乃是为了抵御外敌所做的权宜之计,而且臣以为王诩功大于过,不应贬职出京。”

许将亦是上前道,“臣亦以为是。”

向太后决意要改变新党政策,正好拿王诩开刀,岂能白白放过,但是面对两位宰执和皇帝的否定,向太后亦是不太想独断专行,于是对几个宰执道,“此事明日大朝再议,各位卿家以为如何?”

曾布顿时明白了向太后的意思,如今自己场面上没有优势,但是今天下去一联络,明日所有朝臣上朝,那就不是这个效果了,再有太后支持,就算是皇上反对,也没有办法。

想通这一点,曾布立刻上前附和道,“臣遵懿旨。”

许将和李清臣见此事似乎还有回旋的余地,亦是点头遵旨,打算着散朝之后立刻告知王诩,同时联络人帮助王诩解围。

赵佶当然也是打的这个算盘,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师父,听听他有什么办法,在他心里,王诩总是无所不能。

向太后见众人均无异议,即刻宣布退朝。

散朝之后,曾布当然是立刻前往依附于自己势力的各个官吏,而李清臣和许将则是一同来到了王诩的家中。

此时的王诩还在为高丽之事焦头烂额,没想到两位宰执就登门了。

王诩即刻着人泡茶相迎接。

“两位宰执登临,寒舍蓬荜生辉啊。”王诩笑着客套道。

李清臣笑答道,“邵牧太过客气了。”

许将却是一脸的愁容,直截了当地问王诩道,“邵牧我有一事,还望邵牧能够据实以告。”

“邵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诩见许将的神色有些不对,立刻警觉起来。

许将沉静了片刻问道,“邵牧在西北时,可有暗结吕惠卿,让其私自出兵助你?”

王诩心头咯噔一跳,这事自己都忘干净了,怎么会被许将知道,既然许将已经知道,也就无可隐瞒了,“确实如此。”

李清臣和许将对视一眼,如今坐实了此事,两人心中更加不安。

于是,李清臣便将今日朝会之事说与了王诩听。王诩听完后,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三人沉默了一阵,许将道。“邵牧也莫要太过担心,陛下、我和李侍郎是支持你的。我们等会就去联络其他臣僚,必将你保在京城。”

虽然这算是赤裸裸的拉拢了。但是王诩还是对两人的用心很是感激。

王诩站起身来,正想鞠躬感谢,忽然一个灵光闪过,顿时想到了一件事,既然高丽之事急需处理,此刻又恰逢自己被弹劾,何不如将计就计,一来处理了高丽之事,二来免得欠许、李二人人情。三来也不会让赵佶为难。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依照历史的走向,向太后在这一年里会清理新党,重新扶植起旧党人当政,旧党当政自然没他王诩什么好,所以,何不如就趁此机会,离开这个风暴眼,待一起尘埃落定。再回来主持大局。

有了主意,王诩即对许、李二人道,“多谢两位侍郎费心,邵牧已有了主意。”

李清臣惊讶地问道。“邵牧你有何想法?”

王诩也不避讳,他需要许李二人的帮助,“这次确实是邵牧有错在先。邵牧愿意承担所作所为。但唯有一事还望二位侍郎成全。”

许将舒展眉头道,“邵牧尽管说来。”

王诩答道。“邵牧出身江南商户,偏爱行商贸易。所以,这次被贬出京,还望能某个此类差事。”

李清臣哈哈一笑道,“邵牧这是来要官了。”

“李侍郎见笑了。”

“邵牧你既如此说了,想必应该是心有所属了吧。”许将问到。

“邵牧想去密州市舶司。”王诩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密州在胶州半岛,离着高丽很近,而且密州市舶司乃是主持大宋和辽、金、高丽以及倭国的海贸的重要机构。

只要自己能够成功接掌密州市舶司,那么不仅王家的势力能够极大地北进,同时也能和陈家在海贸上一较高下,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掌控北方几国的情况,这是王诩最想要的。

“密州市舶司?”李清臣念了一句,笑道,“邵牧还真是不改商人本色呐。”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让李侍郎见|天才一秒记住 言情小说 s23us.c o m笑了。”王诩笑答道。

既然王诩已经有了主意,而且愿意被贬出京,这件事也就容易得太多太多了,两人和王诩闲聊了一会,便告辞了。

王诩刚送走了许将和李清臣,就接到了宫里的消息,一个内侍匆匆来找王诩,要求他即刻进宫。

王诩猜想应该是许将和李清臣说的事,也不敢怠慢,就跟着内侍匆匆进了宫。

王诩刚一进宫见到赵佶,就见赵佶一脸的担心,王诩宽慰了赵佶几句,便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虽然赵佶有百般的不舍,但是王诩晓以大义,赵佶知道王诩是为了不让自己为难,也避免了冲撞向太后,最终还是同意了王诩的意见。

王诩告辞了赵佶,出了宫门,就立刻召集了德祥、燕青等人,他要在走之前,部署好汴京城的一切,以便回来之后,就能收获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在王诩的宅子里,王诩召集了德祥、燕青等人。

王诩先问德祥道,“德祥,山诚伤势如何了?”

德祥眉头微皱,显得有些担心,“山诚伤势较为严重,虽然现在并无性命之虞,但是恢复恐怕是个漫长的过程。”

王诩点点头,他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才,尤其是像山诚这种难得的人才,“德祥,嘱咐医馆,无论用什么办法,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山诚治好。”

德祥应诺了一声。

随后,王诩又问燕青道,“小乙兄,如今摩尼教事已经基本处理完,你打算怎么办?”王诩虽然知道水浒是杜撰出来的作品,但是其中的二十多人是确有其人的,他很想将这些能人异士由暴徒变作对朝廷对江山社稷有用的人。

燕青朝王诩拱拱手道,“小乙还需回大名府一趟,将柴大官人所托之事了解。”

王诩一听,顿时发现燕青言语中似乎还有余地,急忙问道,“之后小乙兄还有何打算?”

其实在清风观的时候,燕青已经表明了志向,喜欢游历四海。是个浪荡不羁的人,但是王诩还是舍不得就如此放走这个难得的人才。而且山诚是其师兄,有了这一层关系。王诩是想要竭力挽留。

燕青见王诩如饥似渴,也深知其心意,心中颇有些感动,这些天也是对王诩其人的才能有了全面的了解,王诩定然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但是奈何自己心性不定。

燕青叹了一声道,“小乙还是回一趟大名府,向柴大官人了解了此事再说吧。”

王诩见其未定主意,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是听其话没说满,还是有着一线希望,“好,那邵牧就静候小乙兄的佳音了。”

燕青笑笑,朝王诩拱拱手。

随后,王诩又问德祥道,“清月楼那边情况如何?”

德祥明白王诩说的是什么意思,在场也没有外人,就直接道。“按照公子的意思,清月楼收集到了很多情报,而且规模也较之前扩大了一倍有余。”说着,德祥就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册交到王诩手里。

王诩打开一看。名册里小到工部的一个员外郎到大到礼部尚书都赫然在列,看来七情六欲谁都逃脱不了,风月之事更是人人向往。

王诩放下了心。将册子交给了德祥,“交给清月楼负责的。让他们继续监视下去,做得不错。你回去之后,每人重重打赏。”

德祥点头,将册子揣进怀里。

说着,王诩又补充了一句道,“尽快把你手头的事交接掉,让后把善喀部的人抽调出来,恐怕马上我们又要出京了。”

对于跟着王诩天南地北地跑,德祥没有一句怨言。

随后,王诩笑着转向匡尚,“匡尚,多日不见,倒还是富态了许多。”

匡尚也跟着笑道,“公子见笑了,报社在马先生手里已经进入正轨了,匡尚不过是萧规曹随罢了,所以,这些日子倒还是清闲得很。”

王诩哈哈一笑道,“接下来你可就要忙了。”

匡尚神色肃然道,“请公子吩咐。”

王诩想了想,便将脑海中的计划说了出来,“我要你抽调报社最有能力的人出来,去做一件事。”

“何事?请公子吩咐。”

“首先,去西北联络上七大商号以及青唐南归城,要买青唐最好好马,越多越好。”王诩说完,又顿了顿继续道,“然后再分两路,一路去大名府,一路去江南杭州。大名府那里有马先生和丁强,派人去了之后告诉他们,一样是要抽调出眼疾手快,头脑灵活的人出来。杭州那里有任远,报社也是最成熟的,能抽出来的人会更多。”

“公子要马要人,这是有何用?”匡尚问道。

当然有用,王诩随即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原来,他是想像朝廷的急脚递一样,建立起一条专属于自己的情报快递,将汴京、杭州、秦州、大名府这几个重镇连接起来,做到在第一时间得到各方消息和情报的目的。要做到这点,必须拥有上等的良马,同时还要足够多足够机敏的人。

虽然王诩目前已经打通了货物贸易的路上交通线,但是运输货物和运送情报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报片刻耽搁不得,不能和货物贸易混为一谈,而且货物贸易,沿途会经过很多州郡,人多眼杂所以更不能用来同时用来传递情报。

众人听了王诩的想法,均点头赞许。

“匡尚,这件事就全权交由你处理,至于需要的钱,尽管从报社的盈利和钱庄支取,去了西北、大名府和江南钱都不用担心。但是人一定要选好。”王诩再三叮嘱道。

“公子请放心,匡尚一定竭尽全力。”匡尚立刻向王诩保证。

了结了报社的事,王诩又对农文问道,“农文,工学院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状况?”

农文道,“公子请放心,一切正常。只是西北要的铁、铜料有些多,朝廷查得也比较严,前些时候费了一番功夫,不过现在没事了。”

王诩赞赏中颇有些惊讶,怎么这么大的事农文从来没有向自己提起,反而自己就解决了,“农文这是怎么一回事?”

没想到农文反而更是比王诩惊讶,“公子难道不知道吗?小的前些日子来过府上,但是公子没在。恰好遇上了二夫人,小的一时事急。就全部告诉了二夫人。”

雅丽梅朵!王诩皱着眉头,怎么也想不到雅丽梅朵会有办法解决这些是。看来还是等会回后院问个清楚。

“嗯,我知道了。”王诩点点,暂时将此事抛开,继而又问道,“工学院还有没有其他情况。”

“冶炼钢的方法被学院的山长和学生改进了,不过这还要多亏林灵素之前在工学院炼丹。”农文道。

“林灵素?”王诩有些惊讶,只觉得这妖道倒是顶替纯阳子是不错的选择,没想到对冶铁还有贡献。

农文点头答道,“是。因为之前林灵素在工学院炼丹,时不时和学生们凑活在一起,一来二去就熟悉了,然后开始教学生们炼丹,误打误撞反倒是改进了冶炼钢铁。”

王诩哑然失笑,这历史的每一步看来确实是由一些偶然推动着前进的。

随后,农文又道,“公子,工学院占地有限。而且焦煤的来源全靠运输,所以产量也有限,如今只能供给西北。”

王诩知道这是农文在倒苦水了,看来扩大产能是急需的事。不过不是在汴京城,“农文你放心吧,这件事我已经安排马先生去大名府了。眼下你们就再忍忍,汴京的工学院扩大规模可以。但是不用再投入产钢了,这样太不划算。”王诩想了想道。“等大名府的事情安顿好,你们就不用再那么累了,钢铁可以生产,但是仅限于研究工艺和技术。”

王诩设想把冶炼钢铁放在原料产地是最好的事,汴京城寸土寸金首先扩大规模就是难事,再有在天子脚下,虽然如今赵佶登基,但是根基仍旧不稳,所以必须考虑影响。还有就是成本太高,各方考虑都不划算,所以将汴京的工学院彻底变成研究院是最好的选择。

农文听完,这就松了一口气,有了王诩的承诺,拿钱扩大地盘,同时再召生源也就没有问题了。

工学院和报社的事情处理完毕,最让王诩头疼就属马球社、蹴鞠馆和画院了,赵佶还未登基之时,虽然性情贪玩,但是多多少少能帮着照看一看,再有王诜和赵璎珞在,而且自己也在京城,所以不甚担心。眼下自己要离开京城,赵佶又登上了皇位,赵璎珞虽能主持好画院,但是重中之重还是蹴鞠馆和马球社,这两个重要的机构万万不能交给懒散的王诜,巴家趁虚而入,便是前车之鉴。

王诩有些犯难,看来这件事还是需要从长计议了。

几人领着各自的任务都离开了王家,燕青也只会在京城再待几天,等待山诚情况稳定就会离开。

几个人刚离开片刻,婆子就走了进来,手里拿着蔡京的书信。

王诩打开一看,原来蔡京也是听到了自己或许要被贬的消息,这才写信来问个究竟。

王诩想了想,还是亲自见一面蔡京再或许才能说得清楚,而且,明天的大朝会上,想要谋得密州市舶司的职位,也需要蔡京的支持。

于是,王诩便拿着信匆匆出了门,上了马车赶去和蔡京见面。

见到蔡京之后,王诩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蔡京,蔡京不愧是老谋深算,当即表示完全赞同王诩的决定。

因为,曾布如今一是有拥立之功,二是章惇走后,权势便是朝堂第一,很有可能便是将来的宰相,与其硬碰硬是得不偿失的。同时,向太后是支持旧党的人,曾布毕竟是新党核心,能够耀武扬威几天,还很难说。三是,章惇余势还在,朝堂上新党极不团结,内部倾轧非常厉害。所以,蔡京认为王诩此时离开,是最为明智的抉择,暂时离开,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王诩来找蔡京不光是为了获得他的支持,以便谋得密州市舶监,更为重要的就是走后希望能和蔡京保持书信联系,从而获得朝廷内的消息,当年远在西北,也是多亏了蔡京在朝中的策应。

两人畅谈了许久,王诩才离开了蔡府,继而又去了章楶府上,毕竟当年请吕惠卿出兵,王诩算是擅自改了章楶的信,虽然是为了自己承担责任,但是于情于理,还是需要给章楶说清楚,给一个交代。

王诩刚一登门章楶府,就恰好遇上章楶要出门,却是正好要去找他。

于是王诩就被请进章府,毕竟王诩算是章楶的半个门生,章楶对王诩的很是器重,当然就是对此事是十分地惋惜,接连概叹王诩不该自己背这个黑锅。

反倒是王诩看得坦然,既能借这个机会处理高丽国的事,又能够避开京城极有可能再度发生的新旧两党轮替的风暴,何乐而不为。

两人品茶谈心,倒是比起和蔡京在一起谈论多了些诚恳,少了许多伪装。而王诩亦是直言不讳地向章楶表达了自己希望上任密州市舶监的想法,章楶亦是看得懂局势的人,知道现如今曾布权大,一时无两,所以也只得支持王诩的想法,并且嘱咐王诩在任上多做出成绩,以便早日回朝。

离开章府,已是天色渐晚,王诩刚上马车正准备回家,就被一人拦住了。

“道夫兄?!怎的是你?”王诩有些疑惑地问道,没想到竟然在这儿见到童贯了。

童贯看上去有些疲累,似乎在满城地找王诩,歇了两口气这才道,“邵牧兄可让我好找。”

“道夫兄有何事这么着急?”

童贯顿时脸色有些异样,“邵牧兄还记让童某交给杨戬的那个包裹吗?”

一听童贯这么说,王诩这才想起,自己怎么还把“功臣”杨戬忘了,赵佶那日已经告诉了自己崇政殿上的事,杨戬算是乖乖照着自己的话去做了,“记得。”

童贯起初看了包袱里的东西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并且随即明白了王诩的意图,他没想到赵俣竟然为了皇位会找清风观勾结,用蛊术诅咒赵佶,更没有想到的是杨戬竟然会参与其中,而且还被王诩挖了出来。

童贯以前是觉得王诩有才能,现在才知道眼前的王诩手段非凡,竟然能利用这些把赵佶扶上帝位,这等手段堪称偷天换日,怎能不让人胆寒心颤,心生佩服。

“邵牧兄,杨戬托我来请邵牧兄去清月楼一聚。”童贯现在是想要死死地贴住王诩,因为他看到了王诩的无限能量,将来只要贴住王诩,必然能够一帆风顺。

王诩当然也是有同样的想法,他知道童贯在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要拉拢童贯,更要用其来制衡蔡京,将来还要控制住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

“那就有劳道夫兄了。”王诩笑眯眯地将童贯请上马车,便随其一道去了清月楼。

不过一会儿,王诩就和童贯一道来到了清月楼,让他觉得有些意外的是,自己竟然和两个太监上了青楼。

童贯很是识趣,知道杨戬有些话要对王诩说,也乐得卖给杨戬一个人情,于是就独自离开了。

“不知杨勾当请王某来有何见教?”王诩笑着问道。

杨戬一看隔间再没别人,立刻跪了下来,声泪俱下道:“王官人活我!”

王诩当然明白杨戬在说什么,脸上依旧是带着笑容道,“那就要看你想不想走活路了。”

杨戬一听,明白王诩话里有话,立刻抱住王诩的大腿道,“只要王官人指路给小的,小的一定走,一定听王官人的话好好走。”

为祸后世的六贼之一跪在自己脚边,王诩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收编的机会,“你除了和清风观的纯阳子有关系外,还和摩尼教的谁有联系?”

杨戬连忙摇头道,“没没没,小的再没和摩尼教其他人有过瓜葛。”

王诩眼神一厉,“真的?”

“千真万确,摩尼教有教规,教徒不能擅自串联,只有总坛来人,才可以圣火令召集教徒。”杨戬连忙解释道。(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架

本站推荐
全职法师炸裂高手
足坛小将
末世英雄系统
重生之灰姑娘的逆袭
枉神录
虚空境之空间之神
电影世界驱魔人
阳寿已欠费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